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化学、化工和材料等学科的支撑,拥有一支200余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是我国从事胶体材料研究的主力军,在油田胶体材料、军用胶体材料和胶体材料应用技术等研发方面获得了系列创新性、工程化成果,解决了国家遇到的一些“卡脖子”难题。例如,承担的国国防重大专项(军品进口替代)项目“高性能氧化铝柔性纤维的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产品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氧化铝纤维的垄断,实现高端氧化铝纤维的国产化,解决国内关键隔热材料受到国外限制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在军事、航天等尖端领域及工业领域的隔热材料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9月30日,该项目实现产业化转化,总合同金额为7500万元。胶体中心于2020年建设成为“山东省胶体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现在,正在为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奋斗。
1. 创新平台
中心创新平台主要包括三部分:科研创新平台、分析检测平台、成果转化平台。
(1)科研创新平台
中心科研创新实验室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面积共计10400平米。主要涉及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工(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材料学)三个一级学科。
(2)分析检测平台
高端分析测试平台是前沿技术研究的重要支撑,中心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整合化学、物理、材料、环境等学科共性测试内容,分类构建设备群,平台正在运行与规划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近百台套,设备总价值2.3亿元。平台以“统管共享,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为宗旨,是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理化检测中心。
(3)成果转化平台
中心为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在省内外共建有7个中试基地,具体如下表。
位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的中试基地,总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约40000平米,其中包括一座3000平米的宿舍楼、一座6000平米的研发楼及三座10000平米的产业化中试车间及示范厂房,配有完善的公用工程设施,总投资约2亿元,可满足280余名科研人员、10余个项目的同时研发及中试。
中试基地汇总
序号 |
基地名称 |
专业方向 |
01 |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产学研实验基地 (济南市天桥区) |
综合(胶体新材料) |
02 |
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中试基地 (山东省金乡县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 |
先进功能胶体材料 |
03 |
潍坊宝龙达中试基地 (山东省临朐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 |
高分子胶体材料 |
04 |
山东省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院 (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石墨烯/纳米胶体 |
05 |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学研实验基地 (青岛市黄岛区) |
新能源胶体材料 |
06 |
淄博天智高分子研究院中试基地 (淄博市高新区) |
高分子胶体材料 |
07 |
山东大学(京博)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研究院 |
综合(胶体新材料) |
2. 科研团队
(1)人员现状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85人。其中事业编制科研人员40人,专聘科技人员人员45人,研究生2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人才工程特聘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3人,齐鲁青年学者2人。
中心致力于面向胶体材料领域的国家战略及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成熟化、产业化,加快胶体材料共性技术的工程化转移扩散,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培育更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胶体中心人才系列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研究方向 |
人才系列 |
01 |
钱逸泰 |
胶体材料应用技术 |
院士 |
02 |
康文兵 |
光刻胶关键原材料 |
国家人才工程特聘专家 |
03 |
冯圣玉 |
高分子胶体材料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04 |
陈代荣 |
胶体材料与应用技术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
05 |
侯万国 |
油田胶体材料 |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
06 |
张茂杰 |
能源胶体材料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07 |
占金华 |
胶体材料应用技术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
08 |
熊胜林 |
介观能源材料化学 |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
09 |
王 旭 |
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 |
齐鲁青年学者 |
10 |
国 霞 |
能源胶体材料 |
齐鲁青年学者 |
(2)科研汇总
在过去三年(2018-2020)里,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6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一般类项目22项);承担山东省重大项目8项,一般项目14项。解决(形成)重大关键技术21项。其中: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4项;形成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7项;形成行业前沿技术10项。发表SCI论文281篇;共申请、授权专利83件,其中PCT专利4件。转化推广科技成果51项。截止目前,各类项目金额约2.6亿。
科研人员的学术背景多样,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注重学科合作,能够成为创新中心的中流砥柱。依据研究内容不同,组建了多个研发团队:
¨空天热防护胶体材料及应用:该方向是制备热防护材料及其在空天飞行器上的应用。陈代荣教授是该团队带头人,团队由十多位教授组成,包括多位泰山学者。团队中人才济济,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多位高层次人才。
¨能源胶体材料:该方向主要是研究能量转化与储存胶体材料和油田胶体材料。以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侯万国教授、熊胜林教授为首的团队,包括十余位博导和硕导。
¨半导体加工胶体材料:主要攻关国家“卡脖子”难题,研究半导体、功率器件和显示器制造用关键耗材-光刻胶、封装胶和抛光液。康文兵教授主导此工作,多位教授参与合作。
¨特殊功能胶体材料: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有机硅胶体材料、智能胶体材料、分离-净化胶体材料。冯圣玉教授、杨延钊教授等团队主攻此方向,团队中包括多位泰山学者和齐鲁青年学者。